[清空]播放记录
《第二十条》这部电影是围绕我国法规的完善修正这条主线展开,而后分为校园霸凌、见义勇为、正当防卫这三条支线展现法律完善的主题。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的心深感困顿,几个问题萦绕在我心头:
“见义勇为却不会有好结果吗?”
“难道被打不能还手吗?”
“电影镜头对于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刻画合理吗?”
“吕玲玲身为影片中唯一一位女主检察官在本案中的作用是否得到了体现?”
“影片所表现出的对于法律条文的更改和现实相比是否略显轻易和玩笑?”
以及我在看了罗翔老师对于这部电影的简单评价和普法后的疑问——“利弊和对错哪个更重要?”“现在的我们能否真正地做到换位思考呢?”,下面由我向大家一一解答。
Q1:“见义勇为却不会有好结果吗?”这个问题不仅是我提出的,也是影片中为救受流氓猥亵的公交车司机张贵生和帮助受校园霸凌的同学而出手的男主人公的儿子韩雨辰提出的。好像社会隐隐约约充斥着这样一个现象——新闻报道年轻人扶跌倒老人被讹的,救掉入水中的人却反被诬陷的等等,都在告诉我们见义勇为是得不到好结果的。虽然如此但我还是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失去对任何一条垂危生命的拯救,保持着我们好人的初心。其实不是社会在变坏而是社会本就是“原始的”本来就是充斥着好与坏,而我也相信在普法教育下我们的社会会被更好地治理,就如这部电影所言“法不能让好人不敢去做好人让成为好人的代价越来越大,而应该是让坏人不再敢当坏人”。
Q2:“难道被打不能还手吗?”,在我看完的几个普法视频之后得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即被打不能还手。不是说法律不让还手而是法律对于正当防卫的界定至今还是比较模糊的(因为任何一个确定的法条的背后都要考虑案件人是无辜还是有意等等因素),对于图省事(非贬义)的公安机关而言直接判定为互殴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为了扭转这样的判定去起诉等等实在太耗费心力和财力了,所以我的建议是不建议咱们还手当然有能力的量力而行,确实被打了之后没有什么比一吐为快的还手更让人觉得值。但真的不建议还手!
Q3:“电影镜头对于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刻画合理吗?”
我除了了解关于剧本的内容外,还在一些视频里看到了对于张艺谋电影镜头的解读,所以就想以他为例浅讲一下。 说一个我从小的经历吧,我和父母基本上不会一起看电影,除了有年龄上的差异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很多电影会披着各种的外衣而在不经意透露出色情的意味,这里恐怖片尤为严重,我不懂是不出现裸体这恐怖片就不能表现出恐怖吗?在这类讲案件的电影里也同样有这样的画面,比如在强奸案里镜头对准的是被强奸犯搞得衣衫不整的少女妇人,比如在校园霸凌类案件里镜头对准的是弱小无助的受欺凌者,而不是导致她们他们惨状的加害者,这实在是太狠心和太无情了,很难想象在看这种镜头时的她们心里是怎样的滋味,而我们作为旁观者却站在了加害人的视角去看她们最灰暗的时刻,这是多么的残忍。同时,这样的镜头对于儿童教育也有着无法磨灭的巨大影响,在孩童三观尚未形成的年龄,去看这样的片子这样的镜头无疑是在潜移默化她们的思维,谁又能保证她/他们不会被影响呢?
Q4:“吕玲玲身为影片中唯一一位女主检察官在本案中的作用是否得到了体现?”起初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没有意识到的,我只注意到了电影的最后男主角的正义发言,却忽视了坐在听席最后一排的吕玲玲。我觉得这也是能反映什么的,在这部电影我能看到的女性检察官少之又少好像只有吕玲玲一个人,可是在最后却被男主角替换下去,她可能偏激但她说的话没有任何问题,却因此被剥夺了说话的权利,这让我心寒,明明她是本案件的“主推讲人”,却被没收了坚持到最后的机会,这个社会是不是太狭隘了一些。
Q5:“影片所表现出的对于法律条文的更改和现实相比是否略显轻易和玩笑?”
本案的本意和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我的了解下,这部电影显然是不够充分的:在案件的结尾男主角为郝秀萍一家鸣不平的时候,拿自己的经历和自己儿子的经历去说服在场的各位听众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这添杂着他自己的情感是不够客观的,虽然我们讲看任何案件都不能以旁观者的角度冷漠去看但也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以不冷静的态度去解释案件,何况本案件是和宪法的修订有关,难道要通过个例去推翻法律的地位吗?这显然是太轻易了,我认为一部电影除了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外还要让观众看到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既要看到美好的未来又要着眼当下真实的现实而不是妄想。所以这是我认为这部电影所欠缺的地方。
这部电影我还有一个感触很深的地方就是下面这张截图的镜头
这张截图是讲男主角送儿子去上学的途中儿子问的“爸爸那谁有错呢?是我见义勇为有错吗?”,男主先吐出的一句话就是“法律没错”,而后陷入了父子的短暂沉默,在这个镜头里我读到了一丝丝男主对于法律的彷徨,记得很清楚在前面男主和吕玲玲争辩时斩钉截铁地说到“一直都是这么办的,法律没错”的那时他眼里是坚定的,而这个镜头却和之前的不一样,经过了这一次次的经历,他是否还会坚定地回答法律 没错呢? 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想说 。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在看了罗翔老师对于这部电影的简单评价和普法后的疑问——“利弊和对错哪个更重要?”“现在的我们能否真正地做到换位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