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张艺谋导演实在令人钦佩,毫无疑问会在中国影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红高粱》开创一代风气之先,随后第五代导演国际影节屡获殊荣,艺术成就斐然;《英雄》开启中国式古装大片潮流,助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市场成绩彪炳。如今年逾七十,这个岁数的一些导演或早已淡出观众的视线,或作品跟不上时代步伐而备受诟病。然而,老谋子可谓老而弥坚,愈战愈勇,新作接连不断。去年的《满江红》《坚如磐石》分别斩获了春节档、国庆档的票房冠军,并一举荣膺年度票房冠军!七十古来稀喜获泼天富贵,不愧为“国师”啊!显然,张艺谋导演是对电影品控与市场票房这两者把控俱佳的导演之一,能够放下同代其他导演关于历史与个人风格的沉重包袱。
演员界中的“劳模”有刘德华,导演界中的“劳模”有张艺谋。此番“国师”第三次出征春节档(连续三年不缺席,且类型不重复),继先前的战争片、古装片之后,重新回归其最擅长的现实主义题材。该片与扫黑打恶的《坚如磐石》一样具有社会写实性,均是取材自颇具话题性的真实事件,如“辱母杀人案”、“昆山反杀案”等等。其片名特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讲述一个有关“正当防卫”的故事。“正当防卫” 近些年频频登上舆论热搜,这一题材也算是十分应景,引人注目。
《第二十条》真诚落地,堪称“三贴近”,贴切老百姓的现实生活,取材于人们关切的身边事——正当防卫在实践中可能遇到哪些难点与疑点,以检察院公务员的视角,用“一主两副”的三个案件做串联,多线交织,环环相扣,完成一个笑泪兼具的故事叙述。
影片呈现出“现实性”与“喜剧性”明显不同的两种风格杂糅,一边是日常生活,家长里短,这部分轻松诙谐,节奏明快,一些诸如夫妻拌嘴、教育孩子等琐碎事细节被放大,略带夸张,甚至插科打诨耍嘴皮子,错位、反差、巧合、掉凳、抖机灵……各式搞笑方式全都用上了,比早前《有话好好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让人笑称“俨然群口相声,都不像老谋子拍的”。而这些内容较好地调节了氛围,“软化”了另一边相对严肃的司法办案过程,使得影片不会过度紧绷与沉闷,降低现实晦暗面带来的沉重感,也避免了板着脸生硬说教的普法,以更可亲可感可触的柔和形式完成主题表达。
可以说,这里面也体现了张艺谋导演不俗的功力,毕竟“厚重现实”和“爆笑喜剧”是两种风牛马不相及、很难融合的风格,但被老谋子精准拿捏,做到了兼容并蓄,丝滑转换。
该片的主体情节是主角韩明(雷佳音饰)面对那一系列糟心事,是中年危机的真实写照,事业与家庭、理智与情感、道德与法律展开角力……在这部分能看到导演较强的个人表达,在公义困境中,探求在情与理之间,怎样才能追求最公平的正义?
主案件中的焦点是故意伤害、还是防卫过当抑或是正当防卫?剧本的合理性在于用两个副案件的推进,慢慢影响韩明的价值观,最后让他改变了对主案件的判断甚至抉择。因为他终于直面了自己先前遵循司法惯例的做法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事实,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但向来如此,便对吗?”也明白了自己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人物的转变动机有着足够的逻辑支撑,起承转合严丝合缝,使得人物拥有非常清晰的弧光。尤其是在最后那场听证会上,韩明关于何为法律、何为公平正义的慷慨陈词,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不仅赢得了戏中众人的一片掌声,也赢得了戏外观众的心。
法不容情,但法不外乎人情。影片用高度的同理心呈现对公平正义最朴素的追求——“法律,是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我不相信没有天理的国法,我也不相信没有人情的天理!”……这些普世价值观让人看完后掩卷深思,余味绵长。一如去年《我经过风暴》的“家暴”、《涉过愤怒的海》的“家教”等现实题材电影,后劲十足。
当然,影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大量近景、特写的人物正反打,较为电视剧化;又如部分情节过于零碎冗长,还有些是无用的“废戏”,像韩明在医院里想整蛊同事的芥末面条戏等等,与主线剧情毫无关联,仿佛是剧本写好后再强行安插进去的,纯为制造笑点。
不过整体而言,这仍是一部以现实题材、小人物视角作为切口,展示法条背后公理人情的电影佳作。作为一部普法题材的轻喜剧片,导演较好地平衡了娱乐性和现实性,寓教于乐,在确保电影锋芒的同时,也符合了春节档欢快的总基调。
该片以笑泪交织的故事道尽世间冷暖,凭借对生活的深切描摹唤起观众共鸣,为一年到头在默默坚守的善良人送上慰藉,给予人文关怀。 而观众在强娱乐性的世俗情节中,同时又会获得心灵洗礼,并对“见义勇为”“正当防卫”等法律法规有进一步的认识,彰显出影片的社会意义。甚至,该片的社会价值远高于市场价值,毕竟这真真切切地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