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原文发表于公众号 :# 这张照片是哪里拍摄的# 作者:涵一
这张照片是哪里拍摄的?
答案是在戛纳电影节放映后的第二天早晨6:30,与这位年轻导演的一次深谈。起因是我俩一起来,和往常一样快速地处理了下工作,谈起昨天的第一篇稿《563天后,没有Loser。》,都觉得还不够饱满,于是有了这场谈话。
我:你为什么要拍这部短片?
Lu sir:从2017年开始就隐隐约约想要拍电影。我之前在浙江广电工作,当记者,拍社会新闻,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自己做片子。后来在阿里,做广告片的监制,接触了更高的制作水准,也接触了一些广告导演。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可能性。2017年秋天,某个工作日的中午咱们一起出去午饭,我记得当天是你开的特斯拉。吃完回来路上,你握着方向盘问我们敢不敢就此逃走,开上高速去一个不知道哪里的地方,不上班了。我们欢呼雀跃了一秒后立马怂了,这是不可能的。但是你接着给我们讲了一个纽约司机逃跑的故事,真实1960年代的故事。我当时感觉被击中了,一是因为境遇与我们的处境类似,二是这个故事简直就是我拍电影愿望的起点,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剧本。讲的好像就是我自己。
我:但你后面对故事进行了改编?
Lu sir:是的,我把主角从司机换到了乘客。
我:为什么?
Lu sir:先说说故事原型:纽约公交1310路司机威廉席米落某天清晨从总站出发时,突然决定逃离日复一日的路线,开着空车去了首都华盛顿,只是为了去国会山门口看看,他从来没去过。后来又一路南下开往佛罗里达准备去晒太阳。逃离几天后在半途被闻讯追赶的警察逮住,他开着公交车被“押”回了纽约。回到纽约城,路边站满了市民,他们为威廉欢呼雀跃,说他“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威廉受到了人们英雄般的待遇。这个欢呼雀跃,是最打动我的点。“原来不止我想逃,原来他真的做到了”。
主角换成了女乘客是因为更有私人的经验。(笑。。。)私人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所有的创作都来自生活。在我身边有许多这种人,主要是我身边的同事,他们去过大半个地球,却始终困在那一平米的小格子里,他们用看过世界的眼睛看着着14英寸的屏幕,他们过分关注别人的感受,以实现自己未来的目的,没法儿安放自己在每一个真实的当下。我大部分时间也是这样。
台词里说“我每天被困在一平米的格子里”,灵感就来自于这儿。以前我不太理解,但现在我非常能理解他们,更尊重每一个人努力生活的人。在这个城市工作的中产阶级,他们有他们的生活,需要认同,需要钱去维持现在的生活,他们也每天都在努力不掉队。曾经我只觉得有梦想能追的人,才值得敬佩。实际上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但是我们都需要一次逃离,哪怕精神“出轨”。
所以有了这个故事:一个想要逃离庸常生活的女白领,意外上了一辆即将逃跑的公交车,但这次逃离发生了吗?或仅仅是一个美梦?
经常有人问我这个片的中心思想,如果一定要总结,我会说:逃去哪不重要,逃很重要。
所以我的故事里司机和乘客虽然逃离了一天,但其实他们没有做什么刺激的事儿,就是去转转,喝杯咖啡,看看西湖。我也逃过,真实和莹莹逃了一天班,但就是这样转转西湖,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那个小格子。对了,莹莹就是片中女主,也是我的妻子,我们也是同事。
大部分人只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但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些台词反反复复在我脑海出现,所以写出了那句台词——女主:“有人说像我们这种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做的是拧螺丝钉的工作,但我不觉得,我觉得我连拧螺丝钉都算不上,我顶多是整理螺丝钉盒的人”。
司机:“什么意思,我没听懂,你再说一遍。”
女主:“意思就是,我只需要把螺丝钉整整齐齐摆在盒子里,当他们需要的时候,从里面拿就好了。”
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我想起有个很资深很成功的前辈同事说过:“呜呼,无处可逃”。当时,我有了共鸣。
我:是不是像我们以前聊过的这个世界本来没有意义,但是有美。你当时说世界本来没有意义,但重要的是做一些事情去创造意义。
Lu sir:对。从上帝视角看人类的存在没有意义,但人类应该自己创造意义。就好像我们现在在戛纳,我想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大部分都是艺术家,爱电影的人,他们就在这儿创造生命的意义。
我:那你拍这部片儿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Lu sir :最大的障碍还是我自己。我很长一段时间在想我真的要做吗?我是这块料吗?害怕自己努力证明过,却只证明了自己不行。但感谢我的妻子,有一次我说自己要去堪景,但她回来发现我在家睡了一下午,很生气,大吵一架。当晚我一个人哭着去坐公交车,开始真正寻找公交车司机。幸好最终这个重要角色被我找到了,他看了我的剧本决定参演,我很幸运。
我:你是怎么想到用梦境来展现这个短片的?
Lu sir:我当时在剧本上卡的非常久。直到2018年去英国,国立电影电视学院(National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和一位师姐聊了些电影,最后在伦敦唐人街一家湖南菜馆里,和莹莹一起想到了结尾的那个画面,那个眼神。把真实的逃离改成一个梦,费洛伊德的著作里梦是人最本能愿望的达成,梦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情境。改成一场梦后,发现影片的大结构出来了。但短片里不满意的地方也是在梦里做了什么。这里没有很强的冲突,当然这点我是从长片架构的角度去考虑的,对于短片更重要的是一个点子、主意、idea。梦醒来,发现这有可能还不是一个梦,这就是本片的idea,小把戏。开放的结局,比如盗梦空间结尾的陀螺究竟有没有倒下。
我:像李安、村上春树这样的人,都熬过了非常孤寂的日子,最终成了。
Lu sir :我不敢奢望,但偷偷幻想过。这就是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的区别,人人都无法逃离,但有些人,上帝赋予了他这个角色,他熬过来了,就诞生了这些伟大的作品。我们在戛纳看到很多优秀的人,这次入围主竞赛的一个导演,他把自己之前的金棕榈奖杯卖了,度过生活上的艰难日子,这次又提名了金棕榈。所以你觉得成功真的只和金钱有关吗?
这个世界上唯一有能力、有责任站出来挑战世俗价值观的,那一定是艺术家。
我:嗯,祝我们都是平凡生活中的艺术家。
我:戛纳之行后的变化是什么?
Lu sir:让我明白了“做”的意义。
聊到尾声,又有了下一个故事的灵感。暂时先不赘述,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所有的灵感都可以孕育。
最后,致敬Passenger,我们都是平凡世界里的乘客,有梦,有逃离,有羁绊,有无法和解,也有那个属于自己内心始终放着光的宁静角落。愿有一天,你会发自内心为自己鼓掌。
本文原载于公众号:这张照片是哪里拍摄的。 作者: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