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电影原名中国女排,这是一个很难被浓缩进电影体量的宏大主题,陈可辛大胆挑战,结果在戏内戏外都壮烈失败。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越大的题材越需要找准切入点,郎平自然是很好的选择。然而问题在于,以“中国女排”这四个字立项,兹事体大,选择突出个人,付出的代价就是更名、删改、遭遇当事人抵制、以至于最终失去了全体老女排的署名权,让几经波折终于面世的成片留下了无数古怪细节。
然而这一切都是非战之罪吗?并不见得,编导团队对题材的把握偏差才是根本原因。全片最值得玩味的一点是,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中美大战被提高到了灵魂线索的高度,一头一腹两次呈现,以至于很多人都会以为这至少是一场奥运半决赛以上的关键战役吧?其实,那只是一场并没有决定性意义的小组赛,中国输球以后照样小组出线了。
编剧选择这场比赛作为片眼,而把04年雅典夺冠的冯坤赵蕊蕊们完全忽略,无非是为了凸显郎平身上的戏剧冲突,并为之后回国执教设伏笔。这就完全陷入了拍个人传记的思路,而不是在拍一部属于中国女排的史诗。从剧本的第一幕开始,编剧的思路已经跑偏。原本只是寻找一个切入点,结果却另辟出了一条大道,于是最终种种乱相也就不难解释了。你要是陈忠和,看到04年率队打出的奇迹功勋被彻底抹杀,自己在“中国女排”这个命题中成了郎平光环的陪衬品,你会不会光火?
那即便作为《郎平传》来看,这是不是一部优秀的体育电影呢?依然谈不上。在我这个以体育为本职工作的电影迷眼中,大多数体育电影都有一个通病——过度强调精神力量和戏剧张力,忽略基础层面的技战术价值。这也难怪文艺工作者们隔行如隔山,竞技赛场最精彩的技战术对抗往往最难拍,而表现精神力量则只要喊喊口号瞪瞪眼。于是就有了体育电影里放之于任何赛场皆通用的精神胜利法,这部《郎平传》也不例外。女排精神当然是重中之重,但如何把精神化作实战,训练中怎么练,赛场上怎么打,细节寥寥,再浓烈的精气神也不免显得空洞。更不谈为了制造戏剧冲突,竟能让两队主教练赛前来一场掏心夜谈。传记片不排斥艺术加工,但至少应该尊重常识。
好在通病之下,这部大作依然有配得上期待值的亮点。白浪和新女排的真人演出竟比巩俐黄渤更抢眼,比赛场景的超逼真还原也带来了强大的视觉享受。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同样着力于诠释精神力量,陈可辛能从为国为集体的老调子上升到了为实现个人价值而努力的境界,更说出了“我们过去之所以只想着赢,是因为内心不够强大”的台词。这给女排精神注入了更具时代感的全新价值观,令人为之一振。然而,最终经过修改之后确定的新片名,却依然是《夺冠》这两个字。
综上整体感觉,这是一件在创作者、被创作对象,以及创作背景三者之间充满着违和感的成品。电影从初创到最终被呈现出来的全过程,应该会比电影本身更精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