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余情(来自豆瓣)
来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3113333/
每一个时候,可能心态都会不同,比如《爸,我一定行的》这部电影当初看的心态,在一个异乡,把一群不同年龄的老乡聚集在一起,看了一场电影,也是一种“乐趣”,真的称之“情怀”一点也不为过。现在,真的和一大群人再进入电影院,我估计会很抗拒,慢慢地奉承这句话“一个人看电影才是看电影,两个人看电影那叫社交”,但是回归现实的生活,必要的社交也是持续性的。
我是一个潮汕人,完全可以讲“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基本上生活用潮汕话交流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要说“了解”和“理解”“潮汕文化”,真不敢认为。“潮汕电影”在大银幕上近年来可以讲已经上映过两部,分别是《爸,我一定行的》、《英歌魂》,下来就是这部《老爷保号》,名字挺潮汕的,现在我在家乡,最近的地方了,首映日会去看,没看先不“评了”,只有从宣传中(抖y居多,我大致上也是从中得知)而产生的疑问:“潮汕电影”难道仅仅只是“我们”希望在大银幕能够听到自己的家乡话?毕竟,宣传的“口号”依旧是“潮汕话特色”,基于以前的作品,我不得以有这样的疑问。“潮汕电影”是拍给“潮汕人”看的而已?
“家乡话”大可不必过重宣传,重要的还是电影本身,我看过《大佛普拉斯》、《翻滚吧!阿信》等等,里面有大量的“台湾话”(闽南语),特别是《大佛》将音乐也“无违感”地融合了进去,但它的质量并不是因为它的地方语言,而是电影本身,恰恰是电影本身的功劳,加上地方语言,形成了“亲切感”,这才是地方语言的魅力。
如果“你”还用“你行,你上”,那也无话可说。电影艺术本身具有争议性,这是它的魅力所在。-数据排片、各种热度等等可见,估计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电影看了再说。
先吐槽一下电影院(厅)银幕很小,座椅很烂,像我这么瘦小的身躯都不能往后靠,环境叽叽喳喳,录屏的,视频的,电话的,迟到的~
潮汕
“潮汕电影”,把“潮汕”二字去掉,也不影响剧情的发展,其实“我们”是不是搞错顺序了,我认为的“潮汕电影”不应该是这样的:用“潮汕”的口号宣传,然后潮汕话,然后潮汕景,最后就跟别人说,这就是“潮汕电影”。拿《大佛普拉斯》例子,我知道它不存在可比性。台湾人民和闽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潮汕又和闽南其实是很近的,信仰我们都大同小异,用一尊大佛的信仰,在看似幽默的氛围中将社会的丑恶、荒诞、权色、命运无限放大,台湾社会阶层的固化,以及个体突破阶层壁垒的无望,都具有别样的思考。这就是最高级的境界,抓住“大佛”(信仰),讲述了一个让人深思的故事,回过头来瞧瞧,无需它的地方语言,就电影本身就已经可以划分为地方特色电影。再比如几乎同等类型的《血观音》,这些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台湾电影”,至少是包揽了好多奖项。而《老爷保号》在潮汕地方语言是做了足够的宣传,我还真先入为主了,脑袋里老是只记得那些潮汕话。
剧情
创者很直接而快速地进入主题,一场始终没有交代什么原因而打架的开头,就这么的破坏了女主角一把价值10万的吉他,女主角找上门叫男主角赔钱,在路边问路在打麻将三缺一的老姨,然后“三缺一”,被逼上了河边,一纵而下,来到了男主角的家里,换一“身”干的衣服,脱下外衣,小背心的小性感,碰上了男主角的妈妈,误会的以为他们的男女关系,毕竟他妈妈的毕生心愿就是娶个媳妇,看到此境难免的,顺道占了个大便宜,将未曾谋面的女主角亲了一口,只是为了堵住女主角的嘴(上门讨债的),可谓一见钟情啊,要了尊“老爷”做了保守秘密的交换。
毕竟是剧情需要,没这一纵而下,就没那男主角妈妈的误会,也就没那一吻,没那一吻就没那一吻定情,而你见过问个路,被人逼到掉河的吗?(此次电影院一声欢笑,我不明白)
就是这么一个富家小姐一吻定情爱上穷小子的爱情线。用“音乐”逆袭成功,牵手成功,我始终没想明白这是什么思路。亲情线、友情线基本上都存在,“第二”着重于亲情线,其实也是挺硬塞的,比如说损坏了女主角的吉他,秘密戳破的时候是在被儿子气昏了的送医路上,无私的母亲形象从中体现,为了儿子还债,将自己的钟爱的剧团事业的一身“行头”(就是类似于服装等精致装扮物件)卖了。这个点的设置完全可以接受,只是当他妈去世了,也没交代什么原因,也许是儿子气死的吧,将一切的原因发泄在女主角的身上,是她害的,害他妈妈卖掉了“行头”,害他自己拿他去世父亲的玉坠去赌钱。这~,三观正吗?事出原因也是他打架在先,弄坏了别人的吉他,这么反过来是这样的道理?最后解除误解知道了女孩并没有接受他妈妈赔的10万块。(我捋不清)
他母亲的去世,(必须领饭盒,不然无法“醒悟”),爱情的离去,突然“醒悟”,为了妈妈,为了爱情,用“音乐”逆袭,终得美人归。
演技
演员的熟悉与陌生,都是有利弊,熟悉就是绝对的优势,也没有这个说法,毕竟电影它的陌生感、神秘面纱有可能更加地贴近电影,比如我们自己熟悉的演员,可能他的动作、腔调、表情等等,因为熟悉所以在脑里形成了“印象”,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神秘感,或在脑中浮现他的某个角色扮演。
恕我大胆评个论,我对这个电影的表演:浮夸的本色演出,原先那些小品演员也只不过停留在小品演员的本身演出而已。包括在抖y里强调的追逐戏,在我看了,也就这么几个字“浮夸的本色演出”。但是大致上也能营造大部分的笑点,至于笑点,因人而异,是像段子似的甩出一个笑点,还是融合电影发射的,自行判断。
音乐
这个创者非常“聪明”的一点,他用了“潮语说唱”作为本片的音乐部分,完美的避开了潮语本身的缺陷,其实“我们”应该特别的理性的对待自己的地方语言在某些层次上的缺陷,虽然潮汕话和闽南话很像,只是它始终在音乐上难上一个台阶,它是事实,一提闽南歌曲歌手,我相信绝对优势于潮汕歌曲歌手,像什么《爱拼才会赢》、《金包银》啊、陈小云,韩宝仪、包括抖y很火的配乐,比比皆是。而用了“潮语说唱”,真说不上什么,它只是歌曲中的小插曲,但是真没一个歌手或一个比赛节目,靠着“潮语说唱”能够一路逆袭,如果真想说点什么,像“男儿自当强”更合理用在热血沸腾的高昂中,而没有潮汕标签的插曲反而深入我心,普通话的《飞翔的方向》,还有乐器版的《斗琴》,前面的琵琶很是喜欢,后面加入的西方琴,觉得用完美结合了中西乐器就有点过誉了。几句潮剧也挺酥的(赞美的意思)。总体上,还是缺乏“潮汕”的标签,因为如果换句话说,这就是潮汕音乐?我想这不言而喻。
“金钱价值观”
我认为这是一个很不正的价值观,大目(在电影饰演者)动不动就是“明天我去广州跟我表哥赚大钱”,但也营造了在电影院发出的一声声“笑”,然后真的去了广州跟表哥赚大钱,按照他女朋友怀孕的周期计算,差不多8个月不到,然后一张银行卡换回了“浪子回头”,这广州的钱真的“好赚”,“浪子回头”接受的原因靠的是一张银行卡。但是,按照前面张梦弘甩钱给男主角,想帮助他损坏了的吉他还债,一样也是的目的,是想让这位浪子(大目)回头。再接着,到最后,“老爷保号”团队的重新建立,一个字“穷”,才有这出“张梦弘”去爬去拿存钱罐摔下来的戏份。这广州的钱不是好赚吗?
女主角因为后妈的位置,才离家出走,重新被父亲派人“抓回来”,在继续逃跑的过程,被这位后妈发现了,也是一张银行卡不计前嫌,“银行卡密码是你的生日,我当初也像你一样不顾父亲的反对追求你爸”。“和解”不是感动,是一张银行卡!
“财叔”真的财大气粗。
走出潮汕
什么是“潮汕电影”,“潮汕电影”走出潮汕,这才是真正的方向,而不是一味的在“骂”「你们外省仔北支L」(我没有任何不尊重任何一个人的说法)如果只是希望在大银幕挺到自己的家乡话,大可在电影上打着“仅供潮汕观看”。
我是一个庸俗的男性,觉得女性的颜值还是挺高的,虽然情节上设计有点强塞强给的,但是毕竟也属于地方小众,但是同时营造出笑点、泪点的存在,就是特别的碎,碎到需要什么就甩点什么出来。而我不喜欢的是太过于宣传潮汕二字,真心觉得它不是极强的代表性,反而成了我们说它是“潮汕电影”,然后就成了“潮汕电影”。但是,不是潮汕人看着电影,会认为吗?愿在哪天,这小众(地方语言)电影真正走出潮汕,为正名。
“所以真的别再扯什么“多加一星给情怀”“多加一星给客串的某某某”了。
这群人都不是无辜的,无辜的是进电影院当冤大头的你自己。”(引用3号厅检票员工)
另外,也不要“道德绑架”,“因为它是「潮汕电影」所以潮汕人就应该支持,因为它是小众或者怎么样怎么样”特别是“潮汕”二个字,应该先捋清楚,它能不能代表潮汕先,如果前面的问题都还没确定,动不动就说支持潮汕电影,那只会敷养“烂文化”!简单讲就是“我们”自己宽容可以,但是问题是,不是潮汕人来看的时候,你们吹捧的潮汕电影就是这样的质量而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