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1 郦波老师
眼,即凌晨四五点钟张开双目。科比诚不吾欺也。respect,RIP。
现代人只有执念,不执志。心之所之为志。我们一天一千八百个念头,瞬息间仿佛能俯仰宇宙,最后还是刷起手机。愧对与志。
是人干事还是事干人?无论老小现代人似乎都没有双休日,学技,加班,养家,焦虑。工作及修行,生活及修行,心上学,事上炼/练,亦苦亦深。我感觉这适用于找到“一条路”去深化。面对现在人的技能碎片化,信息碎片化,郦波老师/王老师说:
心外无物为原点
知良知是归宿
我们的烦恼很多时候源于看不到一件事的原点和归宿。随时清空自我,达无物之境。不要变得麻木,保持赤子之心。
终极,道,心,理,价值。
欲望,情绪,习性。
儒家解决习性,道家解决欲望,佛家解决情绪。
万物其中。
中国文化全息对应,摩诃般若,我们是何其幸运,生来继承了一种潜在终极的思维方式,继承了千百年古人传递的璀璨文明。
这个节目有着轻描淡写的博大的开卷,两位学者谈笑间通古贯今。
2 潘宗光
如何用科学解读佛教。什么叫科学。
对于时间的一番谈话,正巧在读《时间的秩序》,在此推荐。
时间不是绝对的,甚至在不同的地方时间的长度都不一样。
宇宙存在一种普遍的慈悲。
科学研究的也是因果。无异于佛学。
无我,是没有单独的我的存在。无常无我,自我外物相互感知相互改变。不知道为何我想到了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梁冬很敢问,会不会是你的自我暗示,安慰剂效应?
潘校长平和的回答,是不是真的存在,并不那么重要。信仰存在,你心里的佛陀,净土便存在。
潘校长对中国的期望无疑是理想的,人人对中华文明的定,进而传播影响到更广的疆域领域。人心定,便可胜天。
不得不感慨郦波老师太通透了,潘校长对于梁冬提出当代人个体面对庞大社会的挣扎该如何解决,给出的便是佛学修心,淡化物质欲求,稳定情绪,活在当下。
苦 集 灭 道
面对接受 思考因果去积极解决 自省反思寻大道
无我相 无人相 无众生相
我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那么多的情绪,不知不觉进入执念的圈套,沉浸在一个个情绪里。为什么要永远烦恼下去呢?知足常乐,脚踏实地,说来说去还真就是这么些挂在嘴边的老话。
无寿者相
佛学意象里无处不在表述一个和谐对立,动与定。万物瞬息万变,内心却自在安定。命运无常定,世道却亘古不变。
3 蔡志忠
其实这一集我没有什么感触还是记录一下。最喜欢的是靠后面几分钟聊古龙金庸倪匡还有谁来着?真的向往任何群贤毕至,谈笑间的场景。
一件事花越长的时间去做,成就越大。
你是水又不只是水,冲破自己认知的束缚,亦如水成雾,雾成云,云成雨,雨成水。蔡老师四岁半开始知生死,向道,一年工作360天,止于至善。
说实话,蔡志忠先生的漫画我看过很少,而且总是把他和丰子恺搞混。小时候喜欢庄子,看了庄子说,现在想来和时下流行的漫画历史,漫画诗词风格类似,不应该说蔡老师开创了这一风格吧。蔡老师解读道家是一种自身的强大不需依附任何势力,出能力挽狂澜,退能神隐自然。道家果然是中国审美中仙与侠的出处。
一刹那等于九百个生灭。微积分的概念来解释当下真是大妙!当下便是无限分割下无限接近于零的微元,而积分无限的当下,得到你的人生。
36岁以后只做自己认为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成功,其实主要看个人对功的定义。蔡老师虽然说自己定义的人生成功是要看做出什么产生多大范围多久的积极影响,有点佛教的积功德的意思了。但是哪怕是社会普遍价值观定义上,他也是成功的。
要说有什么对普通个体的建议,大概就是找到一个你可以终其一生做到至善的事业,当然这个事业是要有积极影响和价值的,然后就不要心急去打磨自己的工艺,最后就能成功。
得嘞,我还是关了电视赶紧去加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