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阿婆的人一般不外乎三个原因:①阿婆对人性的洞悉熟络到得怀疑难道她那是一双“上帝审视人类之眼”;②阿婆那大脑中的grey little cells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和传奇,独创了一个又一个惊世推理模式——暴风雪山庄模式,童谣杀人模式,叙述性诡计……她没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自己长成了巨人——以致近一个世纪后的现代,也无人超越得了她!③她创造出了被举世喜爱的两大侦探——波洛老爹和带有家庭自传色彩的马普尔小姐。阿福迷请勿喷啊,我最爱的三大侦探就是此三大。但我不喜欢把他们互相比较。细看一下:阿福说起来更加的“精英化”。而波洛则少了一些那种感觉,虽然也是各种珠宝,遗产“上流社会”的大案,甚至在itv第一件案件里,他从“厨娘失踪这样的小案件岂用得着我等波洛”这样的“骄傲自负”到最后装裱起“那一基尼”支票那样被打脸后还能扬起嘴角的小俏皮这样的变化,都显得他更加“亲民化”。马普尔小姐则更加“凡人化”,她的案件几乎就是这个隔壁家串串门,那个邻居家走走户,打打毛衣,笑容可掬地探听到一些自然而然吐露的小秘密,最后抽丝剥茧指认凶手。波洛作为一个十足的天主教徒,信奉着上帝。好多朋友说,看itv前几季很喜欢波洛的俏皮和可爱,甚至有的时候“会放弃追捕真凶”,怎么到最后几季显得那么煎熬呢?尤其是《东快》里最后怎么如此难以抉择?又怎么会“沦落”到在《Curtain》里甚至变成了《东快》里最不想成为的那一种人?其实,当我从第一季不间断看到第十三季时,你也经历着一种类似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的潜移默化的改变,波洛最后也是如此——人生都是在自我改善中,自我肯定中,自我升华中一步一步走向自己认为的天堂的,更何况是自己已经半身埋入黄土的境遇考量之后。阿婆抛下的这个难题,一百年前阿婆没有给出答案,《M就是凶手》经典黑白电影没有给出答案,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现代文明没有给出答案,自然阿婆也给不出答案,我也给不出答案。但其实每个人心里又都装着自己的答案——法律和道德的失衡,到底该如何重新去调整?当正义的法律,最后的正义之锤也敲定不了的罪恶,到底该何如去定罪?到底谁是凌驾于法律上的力量?波洛内心的答案是上帝,他手紧握十字架,听到了他希望从上帝那儿给出的答复——于是,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听从了他的内心,也终于有了这位“伟大的罪犯”犯下的这惊世骇俗的“最后一案”,成就了这位推理史上的最伟大的侦探(个人如斯认为)。至此,阿婆为这位侦探巨匠安排了最完美的归宿——哪怕这次归宿竟然是一次“污点”,可在我眼里,那是似上帝洁白一样的眼白,审视完人类后,终于回归正统之位——让我想起周星星《食神》里最后一幕——食神归位,人间的罪恶好比周星星对手身体上的那一个渗人的黑洞,永远不会消失,吸走了它能够吸走的人类灵魂。阿婆创造了波洛,那是一个慈祥的开始;阿婆安排了波洛的落幕,那也是慈悲的温柔,于波洛老爹而言,那是最美好的结局,于我而言,那也是我最能也仅能接受的波洛的陨落!
阿婆创作的两大侦探,都是终生未婚,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自己的事业。更甚至,马普尔小姐竟然算是一个“小三”,当然是很正直的小三,看过itv剧的人自然懂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吧。波洛老爹的“唯二”两次“恋爱”也都“一个被朋友插了两刀”,一个在瑞士“布达佩斯大饭店”般的罪恶映衬下无疾而终。阿婆自己也在自传里说过——早知道波洛这么受欢迎,也就不一开始就把波洛安排得如此之老了!阿婆自己的遗憾,对我们读者观众而言又何尝不是呢?不过,我也会自我屏蔽,自我疗伤——无所谓了吧,阿婆,这样一个小老头,企鹅一样可爱的比利时大侦探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我的心呢?!——他没有太多爱情的羁绊,没有太多家庭的考虑,一心一意投身于自己奉献一生的伟大事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完美呢——当然,对波洛老爹多少显得有些自私了。但是,波洛老爹自己也很享受这样的人生安排,上帝的指示,也许这就是最完美的安排了吧,就让这个一开场就有些“老了”的比利时大侦探就这样老去吧,唯一没有老去的便是他的传奇!他和黑斯廷斯,贾普探长,莱蒙小姐,乔治的那段最美好的时光了吧——they were good days, yes, they have been good days!